{{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嘖嘖首發預購絕美鍋具預購

Your Shopping Cart is empty.
{{ (item.variation.media ? item.variation.media.alt_translations : item.product.cover_media.alt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item.variation.media
                    ? item.variation.media.alt_translations
                    : item.product.cover_media.alt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product.bundled_products.label' | translate }}
{{ 'product.bundle_group_products.label' | translate }}
{{ 'product.buyandget.label' | translate }}
{{ 'product.gift.label' | translate }}
{{ 'product.addon_products.label' | translate }}
{{item.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translateModel}}
{{ field.nam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product.set.open_variation' | translate }}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item.variation.name}}
{{item.quantity}}x NT$0 {{ item.unit_point }} Point
{{addonItem.product.cover_media.alt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product.addon_products.label' | translate }}
{{addonItem.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translateModel}}
{{addonItem.quantity}}x {{ mainConfig.merchantData.base_currency.alternate_symbol + "0" }}

Touch Touch Art Exhibition

指尖上的建築史巡迴展

巴黎萬神殿系列線上導覽 -to be continued

Touch Touch

視覺與觸覺的共感藝術 療癒指尖的歷史建築

Touch Touch

視覺與觸覺的共感藝術 療癒指尖的歷史建築

Touch Touch

視覺與觸覺的共感藝術 療癒指尖的歷史建築

Touch Touch

視覺與觸覺的共感藝術 療癒指尖的歷史建築

巴黎萬神殿作品01

在您面前的是「巴黎萬神殿西向正立面」的立體觸摸圖

巴黎萬神殿是一座位於法國巴黎的教堂,這件作品呈現的是教堂正面的模樣。整個建築物長110公尺,寬84公尺,高83公尺。圖面左側有一條一條浮凸的直線,以錯落的方式排列,每一條直線代表10公尺,您可以試著算算看萬神殿的高度。


圖面中央最上方有一個十字架,十字架下方是一個三角形的屋頂,屋頂下方有四根柱子,這是巴黎萬神殿的頂塔,頂是頭頂的頂,塔是燈塔的塔。頂塔下方是半圓形的屋頂,圓頂下方有兩層,第一層是圓弧形的窗戶,第二層有許多根圓柱,圓柱兩側還有一些虛線,代表的是被拆掉的塔樓。再往下有一個三角形,叫做山牆,山是高山的山,牆是牆壁的牆。山牆的正下方有六根支撐山牆結構的柱子,兩側還各有一根支撐後面簷廊的柱子,簷是屋簷的簷,廊是走廊的廊。柱子的下方是台階,這裡是萬神殿的主要出入口。柱子的左右兩邊各有三個圓拱型的窗戶,窗戶上面有裝飾物,在這件作品的右上角,有一個彩帶形狀的圖案,就是這個裝飾物的放大圖。


巴黎萬神殿興建於西元1764年,於1789年完工,如果由上往下俯瞰萬神殿,這棟建築物的形狀就像是一個十字架,十字的中心聳立著高大的圓頂。這棟建築物的部分造型模仿羅馬萬神殿,一開始是作為教堂使用,後來改成安葬法國偉人的場所,所以也被稱為「先賢祠」,先是祖先的先,賢是賢慧的賢。

巴黎萬神殿作品02

在您面前的是「巴黎萬神殿平面圖」的立體觸摸圖

圖面右側有一條一條浮凸的直線,以錯落的方式排列,每一條直線代表10公尺,您可以試著算算看萬神殿的長度。


萬神殿的平面圖為上下長、左右短的十字形,十字形的下方是萬神殿的正面,也就是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凸起的細線代表階梯,小圓點代表表面有凹槽的圓柱,平滑的部分則是走道。沿著走道往上直走,通過大門之後,來到萬神殿的內部,兩側牆壁有許多半圓形,代表圓柱有一半被嵌入在牆壁裡。沿著走道繼續往上直走,來到一個圓形的空間,這裡是十字形的交叉點。交叉點的周圍有四個凸起,代表的是支撐半圓形屋頂的建築結構。再沿著走道往上直走,來到十字形的最上方,這裡有階梯可以通往地下墓室。

 

巴黎萬神殿作品03

在您面前的是「巴黎萬神殿地下墓室平面圖和剖面圖」的立體觸摸圖

 右上角比較小的觸摸圖是巴黎萬神殿的垂直剖面圖,左邊的觸摸圖是地下墓室的平面圖。


右上角的垂直剖面圖呈現的是建築物的地上層和地下層,請先找到兩條橫線,兩條橫線之間有一個一個圓弧形孔洞的就是地下層,對法國有重大貢獻的偉大人物就是安葬在這裡,包含思想家伏爾泰、盧梭,科學家居里夫人,以及小說《鐘樓怪人》的作者雨果等人;橫線上方就是萬神殿的地上層。


左邊地下墓室的平面圖呈現類似十字架的形狀,請先從十字形的下方開始觸摸,圖上凸起的部分,不管是正方形還是圓形,代表的都是建築結構,包含牆壁和柱子等,平滑的部分則是走道。沿著走道往上走,您會觸摸到一個表面粗糙的圓形凸點,從這個點往左右兩側移動,會觸摸到三個比較大的圓形凸點,代表這裡安放了知名偉人的棺木,右側的是盧梭的棺木,左側上方是興建這座萬神殿的建築師蘇夫洛,左側下方是伏爾泰的棺木。


回到表面粗糙的圓形凸點,沿著走道繼續往上走,您會來到一個圓形的空間,這裡是十字形的交叉點。從交叉點往左右兩側的走道移動,走道上下一格一格的長方形是安放棺木的地方。在右側走道上方的長方形格中,也有幾個凸起的大圓點,代表這裡安放了知名偉人的棺木,例如有一格空格中,有兩個圓點上下並列,這是科學家居里先生和居里夫人的棺木。


回到十字形的交叉點,沿著走道往上走,走道兩旁也有一格一格的長方形,同樣也是安放棺木的地方。在這個走道的左側,有兩個長方形格中,有兩個凸起的圓點,下面的兩個圓點是文學家雨果和佐拉的棺木。

 

 

巴黎萬神殿作品04

在您面前的是「巴黎萬神殿山牆」的立體觸摸圖

山牆內有浮雕裝飾。山牆是古希臘建築的特色之一,巴黎萬神殿是巴黎第一個使用山牆的建築物,並且隨著萬神殿用途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裝飾圖樣。


接下來將由下往上為您介紹從現在到過去,山牆裝飾圖樣的變化。最下方的觸摸圖是1837年到現在的山牆裝飾圖樣,這時期的巴黎萬神殿作為安葬偉人的場所使用,因此山牆的裝飾圖樣有向偉人致敬的意思。雕刻的主題是象徵法國的女神,贈送象徵榮耀的桂冠給對法國有貢獻的偉人,桂是桂花的桂,冠是冠軍的冠,並且將偉人的形象雕刻在山牆上。


由下往上數的第二張觸摸圖呈現的是1823到1830年之間的山牆裝飾圖樣,這時期的巴黎萬神殿作為教堂使用,因此山牆的裝飾圖樣具有宗教意義。正中央雕刻著一個十字架,四周則有萬丈光芒,十字架的下方還有雲朵。


由下往上數的第三張觸摸圖呈現的是1793年到1823年之間山牆的裝飾圖樣,這時期的巴黎萬神殿作為安葬法國偉人的場所使用,因此山牆的裝飾圖樣有向參與法國大革命的先賢致敬的意思。圖樣的正中央是象徵法國的女神,她張開雙手、站在台座上,兩隻手上各拿著一個桂冠,並將桂冠贈送給左右兩側的人,左側象徵人民,右側象徵軍事。除了接受桂冠的人之外,左右兩側還有一些圖像,最上方的觸摸圖就是這些圖像的放大圖,左側是一頭獅子和一位在天空中飛翔的天使,右側是一位手拿著斧頭,腳踩著怪獸的天使,以及一輛古希臘時期的戰車。

 

 
 

巴黎萬神殿作品05

在您面前的是「巴黎萬神殿山牆」的立體觸摸圖

呈現的是1837年到現在的山牆裝飾圖樣,並且擷取圖樣中間的部分,分成上下兩張觸摸圖介紹。


上方觸摸圖的中央站著一位象徵法國的女神,她站在台座的最上方,張開雙手,手上拿著桂冠,並將桂冠授予給對法國有貢獻的人們。在她左右兩側各有一位坐在台座上的天使,左邊的天使高舉左手,將桂冠遞給女神,右邊的天使則是拿著一個畫板。左邊被授予桂冠的是捍衛法國公民自由和司法正義的偉人,觸摸圖上呈現的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政治家馬勒舍布;右邊被授予桂冠的是對法國歷史有貢獻的軍人,觸摸圖上呈現的是赫赫有名的拿破崙。


下方的觸摸圖呈現的是一隻被圓形的花圈包圍住的公雞,公雞是法國國家的象徵,這個圖案被雕刻在女神所站立的台座上。


這個裝飾圖樣由法國著名的雕刻家大衛・昂熱創作,前面有說到這張觸摸圖只擷取了圖樣中間的部分,兩側其實還雕刻了許多偉人,包含伏爾泰、盧梭,政治家米拉波,科學家蒙日等人。

巴黎萬神殿作品06

在您面前的是「布萊爾肖像及點字」的立體觸摸圖

在右上角長方形邊框裡的是發明「布萊爾點字系統」的法國人路易・布萊爾的側臉肖像;左邊則有八排浮凸文字。


第一排浮凸文字為法國軍官查爾斯・巴比爾發明,主要由十一個圓形的凸點組成字母。他發明這種凸點文字的目的是為了讓士兵可以在夜晚中可以不用點燈,就可以透過觸摸閱讀軍隊的指令。後來這套系統被認為可以幫助視障者閱讀,因此被推廣到盲人學校中。當時就讀皇家青少年盲人學校的布萊爾受到這套系統的啟發,加以改良後,設計出以六個固定位置的圓形凸點組成文字,也就是第二排、第三排和第五排的凸點文字。這套文字系統被稱為「布萊爾點字系統」,幾乎適用於世界上的所有語言,台灣的注音符號點字也是採用這個系統。布萊爾也因為發明了這套點字系統,而被安葬在巴黎萬神殿中,以表揚他對人類的重大貢獻。


第四排是以布萊爾的親筆簽名做成的浮凸文字。第六排的浮凸文字是以十個圓形凸點組成字母的形狀,這套系統同樣是由布萊爾發明,目的是讓視障者可以寫信給不會六點點字的明眼人。


第七和第八排的浮凸文字則是法國皇家青少年盲人學校的創辦人瓦倫丁・奧伊所發明的文字系統。這套系統稱為「浮雕字母法」或「凸字法」,是直接將字母透過浮凸的方式壓印在紙上。在巴比爾和布萊爾的凸點文字系統發明之前,法國皇家青少年盲人學校的學生就是使用這套文字系統閱讀。

 

巴黎萬神殿作品07

在您面前的是「巴黎郊區新道路規劃圖」的立體觸摸圖

作品呈現當年巴黎萬神殿所在位置及其周邊環境,是依據製圖師,皮翁先生(M. Pichon)於1789年所繪製的地圖製成,原地圖目前收藏位於法國國家圖書館(BNF)。您在圖上可觸摸到數字及其位置,每個位置相對應的建築或街道如下:

 

標示1. 為萬神殿

標示2. 為參議院和盧森堡花園

標示3. 劇場奧德翁劇院

標示4. 聖寵谷

標示5. 聖路易島

標示6. 左邊是西提島,右邊是聖徒禮拜堂及巴黎聖母院

標示7. 法國造幣廠

標示8. 法蘭西學會

標示9. 聖雅克街

巴黎萬神殿作品08

在您面前的是「18世紀巴黎市道路規劃」的立體觸摸圖

作品是根據製圖師,皮翁先生(M. Pichon)於1789年繪製的地圖製成,原地圖目前收藏位於法國國家圖書館(BNF)。您在圖上可觸摸到數字及其位置,每個位置相對應的建築如下:

 

標示1. 聖熱納維耶芙修道院(也就是巴黎萬神殿的前身)

標示2. 羅浮宮

標示3. 皇家宮殿

標示4.杜樂麗花園

標示5.軍校

標示6.傷兵院

標示7.盧森堡

標示8. 比耶夫河

標示9. 硝石庫

巴黎萬神殿作品09

在您面前的是「今日巴黎萬神殿和18世紀同一區域」的立體觸摸圖

作品分為上下兩張地圖。

 

作品上方為地圖ㄧ,呈現今日的聖熱納維夫區巴黎萬神殿周圍。圖中間磨砂處為巴黎萬神殿之所在位置。

作品下方為地圖二,是18世紀的同一區域,有聖熱納維耶夫修道院,圖右上磨砂處為修道院位置。也就是巴黎萬神殿的前身。是根據(Le Rouge)在1767年繪製的地圖所製,原地圖目前館藏於巴黎歷史圖書館(BHVP)。

巴黎萬神殿作品10

在您面前的是「巴黎萬神殿北向立面和俯視圖」的立體觸摸圖

作品分為上下兩張圖。上圖為北向立面圖,下圖為俯視圖。 

 

上圖左邊可摸到三個垂直長條狀浮凸為柱子,柱子頂部往右可觸摸到整排近似M字造型的淺浮雕裝飾,在教堂北向及南向立面牆體上緣,以同等間隔距離分佈。裝飾物下方有整排橫向虛線標示線,是法國大革命時期被移除的元素。虛線標示線呈現窗戶形狀,它們曾經是教堂的部分窗戶,於革命期間被封閉填實,也使該建築現今呈現較為幽暗的陵墓氛圍。不同時期的歷史更迭,都刻畫在建築物的每個角落。

下圖為由建築物上空觀看的俯視視角。近似十字架造型,中間交叉位置的圓型造型為教堂穹頂所在位置。

巴黎萬神殿作品11

在您面前的是「巴黎萬神殿縱向剖面圖」的立體觸摸圖

在近似十字架形狀的長邊,從建築中間劃下一刀,可清楚看見內部結構,這就是縱向剖面圖的概念。

 

作品上部-最上方是十字架,代表建築物的頂部。由上而下為十字架接續三層複層穹頂主天花,穹頂內規則點狀則為新古典幾何造型花格裝飾。

作品中部-穹頂往下為一排環狀柱體作為結構支撐,同時引入天光。再往下為十字翼部天花,天花下方有整排列柱取代厚牆作為結構,同時保有通透感,此處為巴黎萬神殿一樓。

作品下部-再往下則為地下墓穴。從建物最左下角由左往右,先是ㄧ個階梯往下可進入萬神殿地下墓穴,階梯往右可觸摸到整排拱門造型,即為放置偉人墓穴的地方。

 

最底下有一條浮凸的直線,每一條直線代表10公尺,是一個比例尺,比例尺上方有上下錯位的11個浮凸直線相互接續,因為是縱向剖面圖,故可知巴黎萬神殿的總長為110公尺。

巴黎萬神殿作品12

在您面前的是「巴黎萬神殿縱向剖面圖」的立體觸摸圖

作品中以ㄧ條橫向虛線和ㄧ條橫向實線作為參考線,將建築分成上部,中部,下部等三部分。虛線以上為上部是蒼穹圓頂;虛線和實線中間為柱體和走廊是中部;實線以下為十字翼部屋頂和其下結構柱群,為下部。


作品上部由上而下分別是,頂部的十字架、天窗和圓頂。外部看似單個圓頂,實際上,是由三個圓頂相互嵌套,外部圓頂由覆蓋著鉛條的石頭製成,是第ㄧ層圓屋頂,半蛋形的中間技術圓頂是第二層圓屋頂,有著藝術家安托萬·讓·格羅斯(Antoine Jean Gros)所繪的『聖熱納維耶夫的神化』作品壁畫裝飾,中央開有圓孔。第三層圓屋頂從裡面,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有著花格裝飾的圓頂,此處以密集圓點浮凸表示,中心有ㄧ個圓型開口,可看到第二層屋頂的壁畫和第一層屋頂的天光,以此設計創造出空間高度,可以爲教堂帶來視覺上的神聖感。

作品中部由上而下分別是由眾多8米高圓柱形成環狀走廊,支撐其上圓頂,內層圓柱之間共有12個矩型窗戶彼此相間,成為建築主要採光來源,柱體下方的外牆裝飾有月桂葉和橡樹葉的淺浮雕,形成近似M字的造型飾帶。

下部由上而下分別是十字翼部屋頂,圓頂下方則有整排科林斯柱撐起整座建築。

巴黎萬神殿作品13

在您面前的是「倫敦聖保羅大教堂圓頂剖面圖和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圓頂剖面圖」的立體觸摸圖

蘇夫洛(Soufflot)以這兩座建築為靈感,建造了聖日內維耶夫教堂,也就是現在的巴黎萬神殿。

 

作品左方是倫敦聖保羅大教堂圓頂的剖面圖。

作品右方,則是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圓頂的剖面圖。

三者共通點是皆有巨大的穹頂,圓頂底部有整圈柱體和玻璃窗等距相間圍繞,作為屋頂支撐結構,同時成為建築光線來源。並於屋頂中央設計開口,因此可透過開口看到更上層屋頂的天花和採光。

巴黎萬神殿作品14

在您面前的是「山牆金屬骨架結構和起重機裝置細節圖」的立體觸摸圖

作品左上方為山牆金屬骨架的細節示意圖,是參考「加布里埃爾·皮埃爾·馬丁·杜蒙(Gabriel Pierre Martin Dumont」於1781年製作的版畫製成,版畫目前館藏於(巴黎,卡納瓦萊博物館)。 浮雕凸浮程度最大的橫向和直向長條狀是金屬支撐架的主結構,垂直向主結構和其下方兩支柱體相接。沿著主結構有相當多倒T或斜向倒T,都是金屬支撐架ㄧ部分,工法上,透過將金屬支撐架植入平拱的石頭中作為連接,這樣就可以作為懸垂拱門的連接件,用來加強整體結構的穩定性並防止石塊之間的移動。它是真正的鋼筋石頭,鋼筋的佈置已經是現代鋼筋混凝土梁的佈置方式,在當時是一項工程創舉。

作品右下方為巴黎萬神殿建造時所使用的起重機裝置示意圖,裝置左下圓型造型為滑輪系統,順著往右有ㄧ個等腰三角型支撐底座,底座上方則為吊掛手臂,一個長長的桿子,用來懸掛並移動重物之用,吊臂右端有著拉繩,拉繩底部附有吊鉤,用來抓住和固定重物。此圖擷取「查爾斯·安托萬·瓊貝爾(Charles Antoine Jombert)」於1764年,繪製「萬神殿建造過程融合建築起重機」的版畫之局部製成。在起重機左下角有一個人,這可幫助我們理解當時起重機的規模。

巴黎萬神殿作品15

在您面前的是「萬神殿三個不同高程的圓頂重量和推力分佈的示意圖」的立體觸摸圖

作品左方於上、中、下有三張建築垂直剖面圖,分別於三個不同高度進行剖面,剖面高度以虛線表示並和右方上、中、下三張水平剖面圖相對應。

 

左上圖於地面橫剖,沿虛線往右ㄧ可知正中間有ㄧ個外8角型內圓牆面,內圓有著20根柱體的支撐結構,用來支撐圓頂。

左中圖是翼部拱頂底部橫剖,沿虛線往右,圖中心為兩個圓,內圓為8根柱體和三角牆體結合成為結構體,外圓為20根科林斯柱撐起,與外圓相交處有兩水平,兩垂直線構成井字,井字上的突浮小圓點為柱體分佈相應位置。

左下圖於十字翼部圓頂天花上橫剖,沿虛線往右,有ㄧ大圓和四小圓,大圓為中間主天花圓頂,四小圓為兩側翼部圓頂重量和推力分佈位置。

巴黎萬神殿作品16

在您面前的是「巴黎萬神殿傅科擺下方的地磚設計」的立體觸摸圖

地磚的中心是一個圓形的圖案,周圍環繞著多層幾何圖案。這個圓形代表了地球的中心,圓形的中心是一個具裝飾性的圓盤,內有放射狀的12個金色線條,像是太陽的光芒四射。這代表著光明和知識的傳播,暗示著傅科擺的科學發現。圓心外圍環繞著幾環同心圓,每一環都具有不同的圖案。第一環是象徵希望的橄欖葉裝飾,第二環是典型古典建築的希臘回字紋飾,回字往外,第三環重複了橄欖葉環狀裝飾。再往外有三環輻射狀幾何圖形,呼應天花的花格造型,這些方格逐漸向外擴展,形成一個像是網格狀的圖案。內部充滿了均勻排列的小方格。地磚設計主要使用了深灰色、白色,光芒則使用金色的色調。

巴黎萬神殿作品17

在您面前的是「巴黎萬神殿科林斯柱柱頭及吊飾細節」的立體觸摸圖

作品下方,位於中央偏左,是一根科林斯式柱子柱頭的細節。由上而下的裝飾分別是向下捲的渦卷,其上有毛茛葉葉形裝飾,再往下有刻有凹槽的柱身,皆為其典型造型語彙。柱體左側,上、中、下有分別有三個圖示:左中是科林斯式柱頭垂直的截面,左上和左下是水平截面,左下是圓型柱身凹槽剖面圖,左上是柱頭過渡到山牆的矩形銜接面,顯示了從圓形(柱子的截面)到上面方形(柱頭頂部)的過渡。

作品上方,位於中央,狀似倒三角形的是吊飾及其雕刻裝飾的細節。

右側是展示方形平面過渡到圓頂的示意圖,以三角吊飾作為過渡形式,同時呈現吊飾的位置。圓頂的四個支撐柱之間的三角形區域,稱為穹隅,也就是吊飾,裝飾有四個壁畫,分別代表死亡、榮譽、正義和國家。

巴黎萬神殿作品18

在您面前的是「巴黎萬神殿模型剖面室內部圓頂花格設計」的立體觸摸圖

作品中央由中心而外分別是:一個圓形的圖案,向外有一圈圓點裝飾,再往外有一圈希臘回字紋裝飾,繼續往外則有同心圓雕刻花環,放射狀排列對稱的幾何圖案,形成一個複雜的花格結構。每個梯形格子內都有一個花結圖案,這些花朵圖案一致排列,創造出和諧對稱的視覺效果。

左下方為中心圓形圖案的細部圖,內部描繪了一個天使正在閱讀,這種裝飾性的圖案常見於新古典主義建築中,象徵著知識和智慧。

右下方和下方散落著不同花朵裝飾圖案,是花格內花朵的細部圖。

巴黎萬神殿作品19

在您面前的是「壁畫及雕塑的平面配置圖及側廊壁畫佈局立面圖」的立體觸摸圖

作品上方為側廊壁畫佈局原則的立面圖,由左往右第ㄧ根柱子和第五根柱子之間,有4個長方形面板和柱體相間,面板即為壁畫所在位置。

作品下方,為巴黎萬神殿壁畫及雕塑之平面配置圖,形狀近似十字型,最外圍輪廓線為牆體,牆體線上更為凸出的長方型(■)則是壁畫所在的位置,故沿著輪廓線便可知道所有壁畫的分佈位置。輪廓線往內約ㄧ公分處,有許多凸浮圓點沿著輪廓線等距分佈,是柱體結構的分佈位置。十字交叉位置,有四個以正三角型符號標示(▲)其位置的雕塑作品,些雕塑群都是20世紀初建立的,分別致敬了革命的將軍-我們熟知的拿破崙、復辟時期的演說家和政治家、哲學家-狄德羅和百科全書編纂者,以及讓雅克.盧梭。

 

巴黎萬神殿作品20

在您面前的是「巴黎萬神殿內名為『國民大會』的藝術雕塑群」的立體觸摸圖

作品上方,是巴黎萬神殿雕塑群後方的圓柱背景,作品中間是雕塑群,當我門面對雕塑,在雕塑左手邊是國民大會代表們高舉右手宣誓,中間是瑪麗安站在石墩上,石墩下方刻有銘文『不自由,毋寧死』的法文字樣,銘文再往下則有國民大會三個字的法文刻文,雕塑右手邊是騎馬的將軍和共和國士兵。這些都是為了慶祝法國大革命後,第一共和的到來,這部作品體現了對祖國、榮譽、戰鬥和自由的崇拜,首要功能不僅僅是美學,還兼顧歷史記憶的責任,更是法蘭西萬神殿走向普世價值的重要里程碑。

 

『國民大會』是委託藝術家法蘭索瓦·萊昂·西卡爾(François Léon Sicard)製作,耗時四年才完成,最初,是為杜樂麗花園設計,最終,被安置在巴黎萬神殿,取代了後殿的祭壇,這也是此建築由宗教走向世俗化在建築空間上演化的跡證。

巴黎萬神殿作品21-1

在您面前的是「巴黎萬神殿四個壁畫作品局部圖組合」的立體觸摸圖

作品左上方是由皮埃爾·普維·德·夏凡納(Pierre Puvis de Chavannes)於1874-1877年間創作的壁畫《聖女熱內維耶芙與聖日耳曼的相遇》,位於萬神殿的南側走道。畫作描述了巴黎守護聖人,聖女熱內維耶芙(Sainte Geneviève)和奧塞爾的聖日耳曼(Saint Germain)相遇的場景。

以下是該壁畫的細節描述:

中央是穿著主教的服飾的年長的神職人員-聖日耳曼,服飾象徵他的地位和神聖職責,他伸手觸摸聖女熱內維耶芙的頭,帶有祝福的意味,手下方是一個年輕的聖女熱內維耶芙,臉上帶著祥和的表情,穿著簡樸的服飾,這幅畫作突出了兩位聖人之間的互動,描繪了聖日耳曼在年幼的熱內維耶芙身上看到她未來聖潔生活的預兆。這一場景強調了他們之間的神聖聯繫和精神交流。壁畫的背景是許多樹幹的自然景觀,增強了相遇的真實感,兩位聖人周圍有一些信徒,見證這一神聖時刻。他們的姿態和表情顯現了敬畏和虔誠之心。

巴黎萬神殿作品21-2

在您面前的是「巴黎萬神殿四個壁畫作品局部圖組合」的立體觸摸圖

右上方是由「讓-保羅·勞倫斯(Jean-Paul Laurens)」於1874-1885年間創作的壁畫《聖女熱內維耶芙之死》位於南側走廊牆上。這幅壁畫描繪了聖女熱內維耶芙生命的最後時刻,場景充滿了悲傷與莊嚴的氣氛。聖女熱內維耶芙躺在畫面的中央稍偏左的位置,身體平躺在一個簡單但看起來舒適的床上。她的面容平靜,似乎已經接受了生命的終結。她的手臂放在身體兩側,顯示出她的安詳和寧靜。在她的床邊,聚集了一些修道士和修女。他們的姿態充滿敬意和悲傷,有的在祈禱,有的低頭默默悼念。他們穿著修道院的簡樸長袍,頭上戴著兜帽或頭巾。此外,還有一些信徒或家人,他們的表情凝重,眼中充滿了悲痛。有些人跪在地上,有些人則站在旁邊,手中握著聖物或祈禱書。房間的佈置非常簡樸,牆上十字架。光線從房間的一側進入,柔和地照亮了場景,使整個畫面看起來神聖而莊嚴。

巴黎萬神殿作品21-3

在您面前的是「巴黎萬神殿四個壁畫作品局部圖組合」的立體觸摸圖

左下方是由讓-保羅·勞倫斯創作壁畫(JEAN-PAUL LAURENS)聖克洛蒂爾德將聖女熱內維耶芙遺體安放在克洛維墓中。

聖女熱內維耶芙躺在一張簡樸的床上,身體被白色的床單覆蓋。她的臉部平靜而安詳,顯示出她對即將來臨的死亡的接受。在聖女熱內維耶芙的上方,一個巨大的天使俯身向下,似乎正在迎接她的靈魂。天使的姿態莊嚴而充滿力量,翅膀張開,身體被一條紅色的長袍部分覆蓋,象徵著神聖的護佑,在床邊,有兩位修士。他們穿著傳統的黑色和紅色宗教服飾,一個修士站在床邊,手持點燃的蠟燭,表情肅穆,似乎在進行祈禱儀式。另一個修士手持一卷經書,神情專注,眼中帶著悲傷。信徒,在床的左側下方,有兩位跪伏在地的信徒。前面的一位身穿橙色長袍,深深地彎下腰,頭低到接近地面,顯示出極度的悲痛和敬意。另一位信徒則半跪著,手扶在床邊。

巴黎萬神殿作品21-4

在您面前的是「巴黎萬神殿四個壁畫作品局部圖組合」的立體觸摸圖

右下方是西奧多‧馬約 ( Théodore Maillot)的作品《聖吉納維耶夫的奇蹟》。

內容描述1496 年組織的遊行,以抵禦洪水淹沒城市,以及 1130 年流行病期間,透過聖人遺物的治癒作用來消解災厄。

巴黎萬神殿作品22-1

在您面前的是「巴黎萬神殿四個壁畫作品局部圖組合」的立體觸摸圖

左上法國藝術家萊昂·約瑟夫·弗洛朗坦·博納(Léon Joseph Florentin Bonnat,1833 年 – 1922 年)的一幅畫。博納特的畫作展示了丹尼斯的屍體抬起頭,天使為他帶來了棕櫚葉和月桂花環——象徵著他的殉難。棕櫚葉指的是耶穌進入耶路撒冷,期間他受到棕櫚葉的歡迎,代表精神戰勝肉體。這幅壁畫是 1880 年的
《聖但尼的殉道》,聖丹尼位於構圖下半部的中間。他剛剛被斬首。但他並沒有毫無生氣地躺在地上,而是彎腰把頭從地上抬起來。他的頭部周圍環繞著光環,光芒照耀在他原本的頭部位置。

劊子手出現在聖丹尼斯的右側。他放下了沾滿血的斧頭,驚訝地向後靠去。聖丹尼斯身後的另一個人難以置信地舉起雙手。 

劊子手度過了忙碌的一天:在血跡斑斑的台階上,兩具被斬首的屍體躺在構圖的左右邊緣。圖案右下角有第二個被斬首的頭像,周圍有一個光環,表明它很可能屬於其中一位主教。

右上角可以看到一位天使駕雲降臨。天使手持棕櫚枝和月桂冠,代表聖丹尼戰勝死亡。 

是神聖奉獻的真正勝利。

首先,我覺得有必要問,頭部代表什麼?頭部可以代表意識、智慧、自我、智慧、理性等等。聖人的頭部與身體分離顯示他的頭部所代表的事物也與他的身體分離。

 

巴黎萬神殿作品22-2

在您面前的是「巴黎萬神殿四個壁畫作品局部圖組合」的立體觸摸圖

右上是《聖路易伸張正義》《Saint Louis rendant la justice》

是亞歷山大·卡巴內爾(Alexandre Cabanel)  1874-1877為巴黎萬神殿繪製的壁畫局部製成浮雕畫

巴黎萬神殿作品23

在您面前的是「讓-雅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和伏爾泰(Voltaire)的墳墓」的立體觸摸圖

盧梭為啟蒙運動時期的重要人物,作品左上方為盧梭棺木正面,其棺木的正面有一扇門,微開著,一隻手臂從門縫伸出,手中握著燃著一團濃烈火焰的火炬,門兩側有橡樹葉花草裝飾。火炬,象徵啟蒙和知識的傳播,兩旁花草裝飾則象徵他ㄧ生對大自然的熱愛。。棺木上方有三角形屋型蓋頂,蓋頂裝飾有盧梭頭像的雕刻。往右依序是放大的頭像和手持火炬的細部圖。棺木側面有著雕刻及寫著:「這裡安息著一位自由和真理之人」的銘文。

作品左下方為伏爾泰(Voltaire)棺木側面,其上刻有伏爾泰「詩人、哲學家、歷史學家,他為人類的思想自由而奮鬥」的銘文,這一銘文強調了伏爾泰在啟蒙運動中的核心地位,表明他致力於推動思想自由和人權的貢獻。這位啟蒙運動、理性精神和人道主義哲學家的棺木於1791年遷入吧黎萬神殿也就是現在的先賢祠。

巴黎萬神殿作品22-3

在您面前的是「巴黎萬神殿四個壁畫作品局部圖組合」的立體觸摸圖

左下為保羅·約瑟夫·布蘭克(Paul-Joseph Blanc)創作壁畫《托比亞克戰役》局部製成的浮雕畫,畫面中央描繪了克洛維斯騎在馬背上,周圍環繞著空靈的光芒,天使般的人物盤旋在他上方。它象徵著他的決心和他對神聖干預的依賴。左邊則一群有持長劍正在作戰的士兵。

巴黎萬神殿作品22-4

在您面前的是「巴黎萬神殿四個壁畫作品局部圖組合」的立體觸摸圖

I

右下《克洛維受洗》是法國畫家Paul Joseph Blanc於1874年創作的一幅壁畫。這幅作品描繪的是法蘭克王國的國王克洛維受洗的歷史場景,這一事件標誌著法蘭克人從異教信仰轉向天主教,並對歐洲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克洛維位於畫面的中心,他的姿態表現出謙卑和虔誠。他裸露的上半身和披著的白布象徵著他洗禮前的純潔。

克洛維低頭閉眼,手交叉於胸前,顯示出他對這一宗教儀式的莊嚴態度。

克洛維身後的主教聖雷米穿著華麗的宗教服飾,頭戴金色冠冕,手持宗教器具,象徵著教會的權威和神聖性。主教的手放在克洛維的頭上,表示正在為他進行洗禮。這一姿態強調了這一儀式的重要性。

多名輔助人物,穿著紅綠色服飾的孩子,他們手持宗教物品,協助主教完成儀式。一個孩子拿著金色的器皿,象徵聖水,另一個孩子手持長杖或權杖,象徵權威。其他背景人物包括拿著書卷和吹奏樂器的宗教人物,營造出隆重的宗教氛圍。

巴黎萬神殿作品24

在您面前的是「伏爾泰移靈遊行的秩序1791年7月11日星期一」的立體觸摸圖

作品上方有白馬拉著戰車,戰車上方有著石棺靈柩,下方則為樂儀隊,遊行隊伍盛況空前。伏爾泰自 1778 年離世以來,一直葬身於塞利埃爾修道院,然而,教會財產國有化可能會引起宗教建築物的出售,進一步威脅到保存哲學家遺體的可能性。伏爾泰的朋友維萊特侯爵(Marquis de Villette)利用此情況,發起了一次公眾運動支持將這位偉大人物的遺體送回巴黎。1791 年 7 月 11 日, 伏爾泰被迎入萬神殿的儀式,是革命中最引人矚目的慶祝活動之一。本作品參考『伏爾泰移靈遊行的秩序1791年7月11日星期一』版畫製作,版畫目前收藏於(巴黎,卡納瓦萊博物館)。

巴黎萬神殿作品25

在您面前的是「總理萊昂·甘必大心臟的棕色骨灰罐及墓穴的剖面示意圖」的立體觸摸圖

作品上方中間為盛載著普法戰爭英雄,共和主義者,第三共和國總理萊昂·甘必大心臟的棕色骨灰罐,放置於內凹的石材牆面,兩側牆面有兩捆束棒裝飾。作品下方為一個標準墓穴的剖面示意圖,顯示了墓碑的位置。

 

地下墓穴總共安葬過七十二位法蘭西歷史名人,大多安葬的是遺骸或骨灰,少數是裝有心臟的瓷罐,有些是象徵性的空棺或紀念牌。1791年,制憲會議創建了先賢祠,選出值得接受共和國榮譽的人物。第一帝國時期,這個決定是由拿破崙·波拿巴做出的。在第三共和國和第四共和國期間,是由議會決定。最後,自第五共和國成立以來,也就是1958年以後,改由共和國總統決定。

巴黎萬神殿作品26

在您面前的是「1885年維克多·雨果的葬禮」的立體觸摸圖

作品上方為巴黎萬神殿立面細節和柱廊間因為隆重喪禮而佈置的布幔,以及下方臺階上滿佈的圓型花圈,說明了雨果的不朽。作品下方則為花圈細部圖。

直至1885年,著有『悲慘世界』及『 鐘樓怪人』等大文豪維克多‧雨果逝世,舉國哀悼,這時才發現,國家需要一個安放其偉人遺體的地方,巴黎萬神殿成為最終且唯一的選擇。自此之後,歷屆政府制定並且完善了入葬巴黎萬神殿的標準,此後,巴黎萬神殿永久成為先賢祠。作品是依據讓-保羅·西尼巴爾迪 (Jean-Paul Sinibaldi)所繪製的油畫,『1885年維克多·雨果的葬禮』製成。繪製了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入萬神殿時的立面裝飾浮雕,油畫目前收藏於巴黎,雨果先生之家(Paris, maison de Victor Hugo)。

巴黎萬神殿作品27

在您面前的是「皮埃爾·居里和瑪麗·居里的骨灰轉移到萬神殿的儀式」的立體觸摸圖

作品為1995 年 4 月 20 日,皮埃爾·居里和瑪麗·居里的骨灰轉移到萬神殿的儀式。

 

作品上方是入萬神殿時的正面裝飾,在三角形山牆下有著一面巨大的紅白藍法國旗幟。神殿前方兩個方框為典禮重要見證者座位區及典禮講台設置區,因此左框有兩個人,右框有三個人作為示意。作品下方則是棺木進殿的側面描寫,左右各ㄧ具棺木,每具棺木皆有六個抬棺人員,從側面看只看能見三個,因此左下為三個人抬著棺木,右下也是一樣,棺木中間一個因爲透視效果而產生的梯形帶狀則為通往萬神殿的白地毯,地毯延伸而上至萬神殿的大門。

 

應弗朗索瓦·密特朗的要求,埃芙·居里同意將她母親的骨灰轉移到萬神殿,條件是她父親皮埃爾·居里的骨灰必須陪同。這對形影不離的夫婦今天在萬神殿的地下室裡一起長眠。「居禮夫人」是第一個因自身功績而進入萬神殿的女性,也是當今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她於1903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後又因發現釙和鐳這兩種放射性原子及相關研究,於 1911 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而聞名於世。

巴黎萬神殿作品28

在您面前的是「傅科擺」的立體觸摸圖

作品由左至右,分別為三個傅科擺及其下方三個不同時間,每間隔一小時的沙痕紀錄。請以任意ㄧ個三角型為參考點,都能發現,第二個鐘擺的沙痕向右旋轉偏移11度,第三個鐘擺之於第二個鐘擺又向右旋轉偏移11度。

 

物理學家里昂·傅柯(Léon Foucault) 在巴黎萬神殿圓頂上懸掛了一根 67 公尺長的鋼絲,和一個重28 公斤的黃銅和鉛製成的球體。擺錘下方安裝了一個由木頭和沙子組成的裝置,當球體擺動時,固定在擺錘底部的觸筆會在沙子上留下擺動痕跡,球體一直以直線來回擺動,然而沙痕卻出現每小時以11度偏離其初始軌跡的旋轉,然而,不是鐘擺本身造成了這種現象,因為萬神殿是不動的,它的附著點是地球!由此可知,是地面在移動,由此證明了地球自轉!此裝置因此被稱為傅科擺。這項實驗取得了巨大成功。儘管引起了熱潮,但先賢祠的實驗還是因 1851 年 12 月的政變而停止。五十年後,於1995年,鐘擺復刻品被永久重新安裝於此。

巴黎萬神殿作品29

在您面前的是「巴黎萬神殿廣場周圍」的立體觸摸圖

作品左上方是聖伊蒂安杜蒙教堂的正面。

作品右上方是克洛維斯塔的上部,在亨利四世中學的牆上方可見。

作品下方是第五區市政廳和法學院的正面。


萬神殿(Panthéon)廣場周圍的景觀如下:

如果站在萬神殿廣場中央,向左上方看,你會看到聖伊蒂安杜蒙教堂的正面。教堂的建築風格典雅,立面上有高聳的尖塔和雕刻精美的浮雕,展示出歷史悠久的宗教建築特色。向右上方望去,你可以看到克洛維斯塔的上部,這座塔樓位於亨利四世中學的牆頂上方。克洛維斯塔是一個古老的建築物,可能有著磚砌和雕塑裝飾,為周圍的建築增添了歷史氛圍。在萬神殿廣場的下方,你會看到第五區市政廳和法學院的正面。市政廳可能是一座宏偉的建築,具有典型的法國建築風格,而法學院則可能有著學院風格的建築外觀,顯示出法國對知識和法律的重視。

整個廣場環繞著這些建築物,它們共同展示了法國豐富的文化和歷史遺產,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來此探索和欣賞。